手機選單

景點地圖Sunday Travel

晴天旅遊195

搜尋

摩洛哥

Morocco

回首頁 回地圖

菲斯王宮 Royal Palace in Fez

佇⽴在王宮前,可以看到7個城⾨鑲嵌著優美瓷磚與雕刻,讓王宮建築增添華麗氣息。據說,王宮這7個城⾨,有象徵「7個⼤⾨、7個幸福」之意。由於王宮不開放參觀,⼀般⺠眾只能在王宮外的廣場上瀏覽王宮建築之美。

艾索維拉港區 Essaouira Fishing Port

此港口建立於1770年,然而一直到19世紀上半葉,該港口都是往來歐洲、非洲和美洲之間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不過隨著卡薩布蘭卡和阿加迪爾的發展,這座港口逐漸失去其地位與重要性。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Square of Mohammed V

有鴿子廣場之稱,中間有一個圓形噴泉,數不清的鴿子圍繞,國家行政大樓就在眼前,是卡薩布蘭加最大的廣場。觀光客與居民常在噴泉前散步、餵食鴿子及照相,加上阿拉伯聯盟公園就在廣場的南方,連接著美麗的棕櫚樹蔭大道,是著名的觀光勝地。

法斯吉迪 Fez

即菲斯新城區。在14世紀,法斯吉迪成為猶太人的避難地,後來逐步發展成為猶太人居住區。

布歇路德門 Bab Boujloud

位於菲斯老城區,結構為三重拱門,利用摩爾式建築形式,具有尖頭的馬蹄形拱門和鋸齒狀的頂部。內牆與外牆均覆蓋有阿拉伯花紋和摩洛哥幾何圖案的彩色瓷磚,外牆主要為藍色,內牆主要為綠色。

穆雷伊德里斯清真寺 Moulay Idriss Mosque

為穆罕默德的曾孫之一穆雷伊德里斯逃亡到北非來所建立的王朝,同時也將伊斯蘭教所帶來,因而建造此座清真寺。這座清真寺僅開放給穆斯林入內參觀,一般遊客僅能在外觀賞其華麗的建築構造。

馬拉喀什 Marrakesh

褚紅⾊沙岩城牆與城內的古建築,坐落在大亞特拉斯山腳下,被譽為上帝的故鄉。過去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駱駝隊商進⼊此城,宛如來到天堂。地標◎庫圖⽐亞宣禮塔裝飾有各種拱形圖案,頂部有金屬球和尖頂裝飾,是這裡的著名景點。

蕭安 Chefchaouen

又被稱為「藍色之城」,坐落於摩洛哥北部的里夫山脈之中。以其獨特的藍白色調而聞名,蜿蜒的巷弄、古老的建築、傳統的市集,以及壯麗的山景共同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氛圍。不僅擁有濃厚的安達盧西亞與阿拉伯文化色彩,還融合了柏柏爾傳統,形成獨特的歷史風貌。

大亞特拉斯山 High Atlas

位於馬拉喀什南部的大亞特拉斯山脈Atlas Mountains,最高主峰超過四千公尺,是北非最高的山。

瓦力迪亞生蠔 Oualidia Oyster

唐代詩仙李白:「天上地下,牡蠣獨尊」。沿著巨大遼闊的大西洋海景,我們來到漁港小鎮瓦力迪亞,這裡純淨,無汙染的海水非常適合生蠔的生長。無污染的海水孕育了美味的生蠔,淋上鮮檸檬汁,馬上送到嘴裡,人間仙境就在此刻。焗烤、清烤或是生食皆可。

卡洛英清真寺和大學 Al Karaouine Mosque And University

以綠色為主調所蓋成的建築,建於西元859到862年,曾作為突尼斯難民的避難所,是目前穆斯林世界最完好的圖書館之一。也是最古老也最受尊祟的伊斯蘭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艾本哈杜 Ait Benhaddou

由柏柏爾人建成的古城村落,是最具特色而又保存得最完整的土堆城堡,甚至還贏得了「摩洛哥最美村落」之稱號。目前「艾本哈杜」村莊仍舊維持著昔日的模樣,只有少數的居民仍住在村內,遺留下完整的Kasbah,房子、牆壁及屋頂每一個角落。

卡薩布蘭加 Casablanca

充滿歐洲風情的第一大城-卡薩布蘭加,是電影北非諜影的故事背景地點。沿途噴泉、公園林立,濱海大道兩旁餐廳林立,兩旁行人道設計得很有藝術味道,點綴著連綿不絕的花圃與綠地,您會心服口服卡薩布蘭加「北非巴黎」的稱號。

班.約瑟夫神學院 Ben Youssef Madrasa

建立於14世紀,200多年後薩丁王朝第二任蘇丹阿布達拉加以重建,面積達1820平方公尺,曾經是北非最大的可蘭經學習學校。1960年關閉後,就作為歷史遺蹟供人們參觀。

歐札札特 Ouarzazate

摩洛哥南部前往撒哈拉沙漠的起點,有許多展現傳統建築壯麗和獨特的古堡如◎陶瑞特城堡,法國人看重其戰略位置在此建立軍事要塞,做為控制南部的基地;除豐富歷史與文化遺產,近年更因電影產業聞名,吸引眾多外國旅客慕名前來。

瓦力迪亞 Oualidia

位在美麗的大西洋岸,可以遠觀海水衝撞巨石而激起的千層浪。而純淨,無污染的海水更在此孕育了美味的生蠔,當你看到服務員打開現撈的生蠔,淋上鮮檸檬汁,馬上送到嘴裡,即使平時不敢吃生蠔的人,也會從此愛上這一味,讓人流連往返。

石獅子 Stone Lion

為伊夫蘭當地的著名地標,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名德國士兵所雕刻而成,當時被短暫做為集中戰俘的營地。

收復失地運動 Reconquista

收復失地運動(西班牙語、葡萄牙語:Reconquista),亦稱為復國運動、復地運動,是718至1492年間,位於西歐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的基督教各國逐漸戰勝南部穆斯林摩爾人政權的運動。

巴迪皇宮 El Badi Palace

巴迪皇宮(阿拉伯語: قصر البديع‎,意味無與倫比的宮殿),建造皇宮的經費是在三皇之戰(Battle of Three Kings)之後,由葡萄牙的贖金提供的,整體設計風格受格拉納達的阿罕布拉宮殿影響。

菲斯染坊 Terrasse De Tannerie

旅遊書及名信⽚上可⾒到的⽪⾰染坊,是摩洛哥傳統工藝的傳承。將⽪⾰置⼊⼀格格的染槽中,以腳⼒將植物或礦物的天然⾊澤浸⼊。稍微靠近,⿐⼦就會通知你,⽤店家發的⼀束束薄荷葉,掩住⿐⼦就能⼤開眼界。

得土安 Tétouan

15世紀末伊⽐利半島的「收復失地運動(Reconquista)」時期,許多被西班⽛趕出的阿拉伯摩爾⼈,移居到得⼟安,這裡成了他們的避難所。因此,今⽇城內所⾒的◎穆罕默德五世⼤道、◎皇宮廣場、涼棚和數不清的⾛廊,都深受安達魯西亞建築藝術影響。

庫圖比亞清真寺 Koutoubia Mosque

摩洛哥最優美的藝術建築,同時也是馬拉喀什的地標。庫圖比亞清真寺建於1195年,是建造拉巴特的哈珊塔的建築師雅庫布·埃勒·曼蘇爾主持修造的,以紀念擊敗西班牙人的勝利。

穆雷伊德里斯 Moulay Idriss

從沃呂⽐利斯眺望到不遠處有⼀座⽩⾊⼩鎮,先知穆罕默德的曾孫穆雷伊德⾥斯,遭到阿拔斯王朝鎮壓後逃亡到北⾮,因此建⽴了穆雷伊德⾥斯城,這不僅是聖城,更是摩洛哥王朝起源地。隨後,⾛訪◎穆雷伊德⾥斯清真寺(⾮穆斯林僅能參觀清真寺外觀)。

穆雷伊斯梅爾陵墓 Mausoleum of Moulay Ismail

穿越寧靜與撲滿花磚的數個中庭,可看到美麗卻又高貴的蘇丹王穆雷伊斯梅爾陵墓,同時也是此地唯一開放給非回教徒參觀的清真寺。建於摩曆1386年,是摩洛哥第二皇陵,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蕭安舊城區 Medina Of Chefchaouen

漫步在蕭安舊城區,建城於1471年,擁有迷人悠遠的歷史文化,交融著濃濃的地中海風情與伊斯蘭氣息,城裡的建築無一不是藍色的,彎曲的巷道,藍色的門扇配上白牆,處處是驚喜,若不是身旁走過蒙面的阿拉伯女人,甚至會讓人身處於地中海小島的錯覺。

拉巴特 Rabat

一座四季常青的城市,散發著獨有的悠閒魅力。城內有許多景點不容錯過,參觀◎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為阿拉伯建築藝術之上乘作品。◎哈珊清真寺及◎哈珊塔,更是歷史的遺留。帶您走向◎摩洛哥皇宮,雖然禁止入內參觀,但仍然可以在廣場前欣賞建築之美。

奧菲斯之家 House Of Orpheus

奧菲斯(希臘演奏豎琴音樂的神)之家,小門經簡單修復後基本保持原樣,其主要是供人們平時進出。而當有貴客或重要節日時則打開距其右側5公尺的正門。在裏面我們可以看見古羅馬花園、古井、客廳、廚房、浴室、盥洗室等,從中瞭解古羅馬人的生活方式。

塔琴 Tajine

為一種北非地區特有的料理,它以其所使用的容器命名。這種特殊的容器可以保持菜餚的水分,以保持菜餚的新鮮與美味。當地人通常用這種容器製作的菜包括雞肉、羊肉、魚等,然後再用薑、孜然等調味,形成當地的特色料理方式。

古羅馬廣場 Roman Forum

在沃呂比利斯中部地區是古羅馬廣場為主。廣場正中是大型太陽神殿和祭壇所在,周邊分佈著老磨坊、公共浴室、廣場浴室和麵包作坊等。在廣場上放著一些石碑,懂古羅馬語的朋友可以欣賞一下。這裏是沃呂比利斯主要的參觀區域,有著眾多標誌性建築。

沃呂比利斯 Volubilis

前往羅馬古跡沃呂比利斯,建於西元前3世紀,曾是「茅利塔尼亞王國」首都,也曾是羅馬帝國在北非的行政中心。1755年曾經遭到里斯本大地震的損毀,1914年起,考古學家開始研究出土的遺跡和文物,遺址內有宏偉古羅馬建築群和數幅美麗的馬賽克鑲嵌畫。